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

发布日期:2016-01-21 18:03 信息来源: 河南省体育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规划的通知
(2002年6月20日豫政〔2002〕2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六月二十日


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规划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00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的通知》(体群字〔2001〕102号)和《2001—2010年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豫体办〔2001〕9号),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
   (二)继续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道路。
   (三)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用科学、文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占领群众业余文化体育阵地。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共同发展,发挥地区、城乡优势,发展群众体育。积极扶持老区、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五)继续抓好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的“三边”工程,切实把全民健身事业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全面部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推动普及。
   二、目标和任务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群众体育发展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10年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原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
   (二)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数的40%左右,国民体质普遍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阵地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2.5万人以上。
   (三)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国家与社会、个人共同兴办,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
   三、实施重点
   (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全省中学进一步开展“晨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校外体育组织建设和活动的组织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兴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二)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作用,提高社区体育的社会化、普及化程度。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体育锻炼场所,通过社区体育组织,开展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
   (三)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我省农村人口众多,县以下农村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要建立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利用农闲时间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四)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关心老年人和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各类体育组织要对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各类体育场馆要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给予优先安排、优惠接待、优质服务。
   (五)鼓励、支持妇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四、对策与措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地方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
   (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群众体育工作,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三)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使全民健身计划更加深入人心。
   (四)重视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商品化进程,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科学实用、简便易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
   (五)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5个千万人群”(即千万青少年儿童、千万农民、千万职工、千万妇女、千万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不同人群参加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引导好广场体育、公园体育以及节假日体育。
   (六)加强城市街道、农村乡镇体育指导站(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社会团体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七)进一步贯彻实施体质监测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在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从事体育组织和指导工作的人员,逐步施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
   (八)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集中一定财力,有计划地建设社区、乡镇和居民区公共体育设施。全省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做到全部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学校做到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
   (九)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积极制定社会体育工作、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及保障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强体育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
   (十)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厂矿、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支持全民健身事业。继续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进行“全民健身工程”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的建设。
   (十一)加大对老区、山区和经济滞后地区实施“雪炭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等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体育设施。
   五、实施步骤
   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10年规划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巩固完善已经建立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普遍提高全民健身体系各个部分的规模和水平,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原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