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体育手机报第78期

发布日期:2019-01-25 18:05 信息来源: 河南省体育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体育局

 

〓导读〓

【资讯】

●省体育局开展定点扶贫村走访慰问活动

●省体育局召开离退休干部迎新春团拜会

●省体育局召开2019年反兴奋剂工作会议

【评论】为孩子成长注入体育基因

【文化】抽陀螺——儿童们的运动

【历史】霍去病——足球先生出身的名将

【健康】如何避免颈椎“受伤”


【资讯】

>>省体育局开展定点扶贫村走访慰问活动

1月24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万旭,副局长黄家明一行深入定点扶贫村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局领导一行走访慰问了老党员和贫困户,了解了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并送去新春的祝福;走进孟李庄村小学、集体经济温室大棚、扶贫车间粉丝厂、矿泉水厂项目、文化体育园等地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产业项目扶贫发展情况。强调定点扶贫工作要深入查找致贫原因,补齐发展短板,从根上解决贫困问题;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立足实际发展绿色农业,打造产业链;要切实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积极带领村两委和全村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奔小康。

 

>>省体育局召开离退休干部迎新春团拜会

1月25日,省体育局召开离退休干部迎新春团拜会,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万旭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黄家明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2018年度党的建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老干部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新年度全省体育工作思路,认真听取了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建议,就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要求。与会老领导老同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表示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挥余热,一如既往地支持省体育局工作,继续为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省体育局召开2019年反兴奋剂工作会议

1月23日,省体育局召开局系统反兴奋剂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工作总体要求,部署全省体育系统反兴奋剂工作。副局长马宇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拿干净金牌”理念,尽职履责,细化措施,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坚决打赢反兴奋剂攻坚战。

 

【链接】

◆近日,中国排协公布了新一期中国女排27人集训大名单,郎平继续出任总教练,朱婷领衔张常宁、丁霞、龚翔宇、李盈莹等一众奥运冠军和排坛新秀入选。第一批队员将在2月10日即猪年大年初六在北京集结。

◆近日,在2019年场地自行车世界杯新西兰站比赛中,我省女子运动员宋超睿、鲍珊菊夺得女子团体竞速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队本站比赛的唯一一枚金牌。

◆2019年WCBA全明星周末将于1月26日至27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河南伊川农商银行女篮主力小前锋孙杰,入围北方明星队参赛阵容。

◆近日,2019中国马拉松风云会公布了“2018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我省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郑州国际马拉松赛、郑州炎黄国际马拉松赛、信阳国际马拉松赛、周口马拉松赛榜上有名。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培训班郑州开讲。本届民运会筹委会、执委会300余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以提升业务能力,更好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达173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11个。全省校园足球已形成完备的竞赛体系,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日前,2018年全国青少年滑雪冬令营河南-栾川站在伏牛山滑雪场开营,320余名青少年参加。旨在让青少年了解冰雪运动,感受冰雪文化独特魅力,选拔优秀的苗子。


【评论】

>>为孩子成长注入体育基因

无论国内国外,从体格到人格,运动都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无数家庭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最终,也融汇进一个民族的筋骨和精神,带来更为深入和持久的变化。为孩子成长注入体育基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钟爱的一项运动,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体育视作孩子成长的标配,当体育文化在校园里真正扎下根系,当体育冬夏令营持续有效地组织开展,这不仅是为体育消费培育当下和未来的市场,也是在为民族的未来培育更加健康挺拔的脊梁。

寒假已至,不少孩子的寒假计划中都有体育的内容。林林总总的体育冬令营,北方的孩子可以选择冰雪运动,温暖的南方适合开展水上运动,还有丰富多彩的球类项目可供选择……让孩子的寒假动起来,带来的不仅是身心健康和快乐,如果将视野拉开些,不知不觉间,也许映射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童年的记忆里,体育应该是闪耀着温暖亮色的那一块成长拼图。那些被称为“国民运动”的体育项目,也往往和家庭、学校、朋友有着密切的关联。“60后”“70后”的童年里总有一张乒乓球台,“80后”“90后”的记忆中,常有三大球的身影相伴。就像美国孩子会将棒球看作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欧洲孩子的童年烙印着足球的印记并伴随一生。从体格到人格,运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无数家庭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最终,也融汇进一个民族的筋骨和精神,带来更为深入和持久的变化。

为孩子成长注入体育基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体育应当成为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这不止体现在对体育课、大课间的重视和落实上,也应当体现在对如何度过寒暑假的规划和引领中。在学校体育师资尚有缺口的情况下,合理引入更多社会体育培训力量,使孩子的体育生活更为多元和专业,也是当下切实可行的路径。如今,“小眼镜”和“小胖墩”在青少年中占比高等现象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体育运动这张“药方”是治本之策。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明确提出,通过组织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促进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生体育消费习惯。这不仅是为体育消费培育当下和未来的市场,也是在为民族的未来培育更加健康挺拔的脊梁。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钟爱的一项运动,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体育视作孩子成长的标配,当体育文化在校园里真正扎下根系,体育带来的改变,将在更深层面影响着我们。(摘自:人民日报)

 

【文化】

>>抽陀螺——儿童们的运动

寒假将至,不少孩子的寒假计划中都有体育的内容,除了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和丰富的球类项目等可供选择外,相信“陀螺”也是许多孩子们的最爱。当然,相比较“70后”“80后”童年记忆里的陀螺,“00后”“10后”的孩子们所玩的陀螺,在材质、形状、玩法等方面都大不一样了。其实,“抽陀螺”是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尤以冬季和春早为孩子们所喜爱,并有着悠久的历史。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并无详细记录可供查考,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

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质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转得越快,故称“抽贱骨头”。

文史记载则多以宋朝时出现的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为开端,称作“千千”(或称千千车);那是一个中心轴(铁制)长约一寸的圆盘形(直径约四寸)物体,用手捻在盘中旋转,比赛谁转得久,这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的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苏汉臣(开封人,曾在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当过招待)《婴戏图》中,画面的前方有两个孩童,正打着陀螺玩耍,也证实当时确有倒钟体的陀螺出现。由画面考察,当时的陀螺应是木制的,像个圆锥体,用绳子缠好了,往地上前抛后扯,陀螺便在地上旋转起来。当它速度慢下来时,再用绳子不断抽打它的侧面,如此便可转个不停。

“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至于陀螺究竟是不是由“千千”演变而来,已不可考了。但明朝时陀螺已成为儿童的玩具,而不是宫女角胜之戏了。根据记载,当时陀螺是木制的,实心而无柄,用绳子绕好了,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油,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传了三百年,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这样的玩法。

由于时代进步,制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样,且玩法也有不同。崇祯年间,陀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还有一种可以发出声音的,叫“鸣声陀螺”。这种陀螺在931年以前就传到了日本、朝鲜。

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水平抽法,而第二种则是垂直抽法。一般孩子们玩陀螺有两种比赛方式。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哪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称为“死陀螺”,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赢的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举过头,对准目标,向下猛击。第二种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不动了,都算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如果很幸运没有被击到,或是被击到而没有后被分解,可以拿出一个陀螺,用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

延伸阅读:竹蜻蜓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还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了,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可见,真正的陀螺比这更早传到了国外。

为什么把竹蜻蜓叫做“竹蜻蜓”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摘自:体育文化十讲)

 

【历史】

>>霍去病——足球先生出身的名将

霍去病是中国汉代名将,同时也是一个蹴鞠爱好者。他不但自己踢球,还在军队中倡导踢球,把蹴鞠作为训练士兵,磨砺将士拼搏精神的方式。即使是在深入大漠,进入敌方区域,他也仍然不忘让士兵们通过蹴鞠锻炼身体,可见他对足球的喜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球迷。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他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官,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这是一个仅次于皇后的位置。随即,霍去病的两个舅舅卫长君、卫青都被晋为侍中。从此,卫氏家族改变了命运。

卫青声震匈奴,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他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一直渴望能有杀敌立功的一天。他虽年少位尊,但并不骄纵,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作敢为。汉武帝刘彻想教他兵法,他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他建造府邸,他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霍去病喜欢蹴鞠,常常和长安市中少年儿郎踢球。当时的长安,到处都是踢球的年轻人。霍去病发现蹴鞠有利于锻炼身体,还能够激发人的拼搏精神。元朔六年(前123),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对匈奴作战,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之后,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长途奔袭”的战术首站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随即,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

元狩二年(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3000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被杀兵士达8960人,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军人的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元狩四年(前119)春,刘彻想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共几十万人协同进攻匈奴。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来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他率部出塞,翻过祁连山,穿越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俘获匈奴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歼敌7万余人,从此,匈奴无力还击远走漠北。

元狩六年(前117),23岁的霍去病病逝。汉武帝闻讯,悲痛万分,举国凭吊。武帝调铁甲军,列队从长安直到茂陵,给他修坟墓,墓的外形像祁连山。至今,霍去病的墓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延伸阅读:一个真正的球迷

霍去病痴迷足球,史载每次大战结束,他都踢足球为乐。一次战斗非常惨烈,战后辎重几乎无存,史称“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些士兵因饥饿和伤病连手都举不起来了。但他却从容镇静,甚至“穿域蹴鞠”,可见他对足球的喜欢。(摘自:体育文化十讲)

 

【健康】

>>如何避免颈椎“受伤”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周围组织压迫并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可分为结构伤、姿势伤、习惯伤和外力伤等,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行走无力等。老年人发病比例较高,但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了解自己颈椎结构、改变不良习惯和姿势、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正规医院正规治疗等可以预防颈椎过早退化。

一、颈椎伤的种类

1.结构伤:颈椎的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头颅。人的头颅重量一般5~6公斤,而颈椎只是由7节椎体构成,虽然有周围的韧带、肌肉进行加强,相比头颅而言还是比较单薄。这样的结构使颈椎比较容易“受伤”。

2.姿势伤:颈椎和头颅的关系就像是一根木棍顶着一个大球,当头在颈椎的正上方时最稳定,颈椎也最省力。但是当头颅位置向前偏离,颈椎的受力就会加大,而且偏离越大,颈椎受力增大的更明显。因长期久坐办公,使用电脑、手机导致姿势的改变,会使头部前移导致颈椎受力改变,长期改变会加速结构退变。

3.习惯伤: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对颈椎的损害非常大,如很多人习惯在睡觉前看会儿书,这种姿势会拉长颈后部肌肉,使颈前肌肉短缩。长此以往会导致颈后部肌肉劳损,颈前肌肉无力,头前移的姿势改变,更加大了颈椎损伤的概率。还有睡觉枕高枕头,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等都会引起此类问题。

4.外力伤:因为颈椎本身较为脆弱,外力容易导致颈椎损伤。最常见的就是颈椎“挥鞭样损伤”,主要见于急刹车时,因躯干绑着安全带,颈椎会因惯性向前快速移动,再向后回弹停住,就像挥鞭子一样。这种损伤易导致颈椎骨折脱位及颈髓损伤,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一种外力性伤害是基于颈椎疾病的基础上。中老年人颈椎退变后导致椎管狭窄,当狭窄程度比较严重时,脊髓外无弹性代偿空间,这时遭受外力同样会导致颈髓损伤。这时的外力不需很大,如从高处跳下外力、跳跃等就可导致损伤。“挥鞭样损伤”不易预防,但后面一种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二、如何预防颈椎伤病

颈椎病可以说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超过30岁的人群有70%以上都存在颈椎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颈椎容易“受伤”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尤其是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使颈椎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因此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预防颈椎的过早退化。

1.了解自己颈椎结构:颈椎疾病临床多见,建议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颈椎,知道颈椎有多“脆弱”,能承受多大的额外压力,这样才有改变的动力。尤其是自己的颈椎存在问题时,如椎管狭窄,那就知道可以通过减少剧烈活动来预防出现严重的后果。

2.改变不良习惯和姿势:要改变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靠在床头看书、睡高枕头等不良习惯和姿势。日常可以“动静结合”,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或娱乐,45~60分钟要休息一下,起来活动5~10分钟,做颈部的保健操,这样也能有效的保护颈椎。走路时不要低头,要抬头挺胸,这样可减少颈椎的压力;枕头不要过高,以8~10厘米为宜,保持睡眠时颈椎中立位,防止过度拉伸肌肉。

3.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颈椎自身结构虽然相对脆弱,但可以通过加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常见的肌肉锻炼方法是头手对抗等长收缩锻炼,以锻炼颈后肌肉为例,即双手交叉放在头的枕部(头后面的突起),手向前用力,头向后用力,相互对抗但保持头的位置不动,10秒1次。手放在不同的位置,锻炼的肌肉不同,在头的侧面是锻炼颈侧面肌肉,在额头是锻炼颈前肌肉,一定要注意保持头位置不动进行头手对抗。

4.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虽然说颈椎病很常见,但大部分症状并不重,可能就是偶尔出现颈部酸胀的不适感,这些可以通过我们讲的办法自己预防。一旦病情较重,如出现颈部疼痛、胳膊疼痛、手麻、甚至走路不稳等症状,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损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