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校简介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创建于1973年,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体育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唯一的省属体育运动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凭借着过硬的办学水平获得了诸多荣誉。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5至2016年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学校位于郑州市惠济区银河街2号,与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毗邻。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摔跤、柔道、跆拳道、举重、拳击、划船、网球、羽毛球、空手道等13个奥运项目,以及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跤等3个非奥项目。并开设有文化课、基础理论课和体育普修课。
学校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张香花、范运杰、孙甜甜、李雪英、娄佳惠、李红、尹笑言、朱婷、宁泽涛、李昀琦、王诗锦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洲际比赛中获得了诸多荣誉。
二、办学能力评估指标分项说明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015年财政经费收入3182.17万元,在校生人数1567人,生均20307元;
2016年财政经费收入3581.20万元,在校生人数1758人,生均20370元;
2017年财政经费收入3820.20万元,在校生人数2075人,生均18410元。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42.71万元,在校生人数1567人,生均273元;
2016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21.44万元,在校生人数1758人,生均122元;
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67.07万元,在校生人数2075人,生均323元。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1204平方米,学生人数2075人,生均10.22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520平方米,学生人数2075人,生均0.25平方米。
4.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间,教学用计算机120台;上网课程1门(计算机课);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M(中国联通直连光缆,实际带宽100M)。此外,学校所有22间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未联网),配备有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因体育运动学校的行业特性,未设有校内实践教学工位。
6.生师比
学校专任教师47人,在校生2075人,生师比1:44。(注:学校另有专项教练员60人,因不属于专任教师,未计算在内。)
7.“双师型”教师比例
“双师型”教师7人,专任教师总数47人,占比15%。
8.课程开设结构
学校开设有语文、英语、数学、政治、音乐、美术、计算机7门文化课;解剖、心理、保健、社会体育4门体育基础理论课;田径、健美操2门体育技术课。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因我校学生第一目标是进入省队,其次是进入体育类高校,再加上体育行业没有大型产业实体,我校未设有校外实训基地。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无。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无。
12.年专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时间
无。
13.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无
14.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无
15.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无
16.三年巩固率
2015年毕业生467人,该年级入学558人,三年巩固率84%;
2016年毕业生557人,该年级入学661人,三年巩固率84%;
2017年毕业生442人,该年级入学515人,三年巩固率86%;
17.直接就业率
2015年直接就业人数335人,毕业生人数467人,直接就业率72%;
2016年直接就业人数307人,毕业生人数557人,直接就业率56%;
2017年直接就业人数275人,毕业生人数442人,直接就业率62%。
(注:2015年直接升学132人,2016年直接升学231人,2017年直接升学148人未计算在内。)
18.专业点学生分布
学校只有一个运动训练专业。
19.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
学校所在郑州市惠济区,产业匹配度未知。
三、特别说明
1.体育行业办学的特殊性
我校隶属河南省体育局,作为行业办学,与我省其它中职学校有很大的不同。
(1)专业的单一性。我校只有一个运动训练专业,主要目的是为我省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与其他中职学校十几个、几十个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无法相比。体育产业方面没有大型企业需要中专生,校企合作无从谈起。
(2)招生规模受限。我校主要办学目的是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这一发展定位决定了招生是以选材为前提。我校开展的12个奥运项目、5个非奥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选材标准,有的项目有身高要求,有的项目注重爆发力,有的注重协调灵敏性,无论身体形态或是身体机能或是生理生化都有指标要求,达不到选材标准的不予招生,客观上制约了招生规模。我校在校生2075人,已经是全国最大的省级体育运动学校,其他体校人数规模都在1000人以内。
(3)社会对体育职业需求有限。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在社会分工中作用巨大但职业需求有限。我校的毕业生不像其他中职类学校,基本不面对社会需求,一部分输送给省运动队,一部分进入体育类高校,一部分输送给军队,需要面对社会就业的不多。
2.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制定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2011年第14号令)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制定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体青字[2011]88号)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目的、办学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我校按此要求认真办学,连续4个奥运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本届(2017--2020)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共119所)。
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中名列前茅,培养出过朱婷、孙甜甜、李雪英三位奥运冠军,以及宁泽涛、李红等一大批世界冠军,是我省青少年训练的标杆和龙头,对我省竞技体育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第13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我校输送队员占进入决赛总人数的33%;获得金牌数占河南省获得金牌总数的44%),是我省体育强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体育行业办学的特殊性和执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使得我们很难和其他中职学校相提并论,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校企合作,均无法达到评估的要求。但体育培训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又是其他中职学校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