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正当时,变动之间别踩坑

发布日期:2018-08-24 15:50 信息来源: 保密观

如今,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工作正当其时,期间将有众多单位办公场所和人员岗位发生变动。但你知道吗,变动之间,隐患重重,丝毫松懈不得!


典型案例

无论是环境的改变还是岗位的改变,都暗藏保密风险。

一、“变”环境

1.单位搬迁扔密件

2014年6月,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某市A单位门口垃圾桶内有大量疑似涉密图纸的资料。经鉴定,其中包含1份秘密级国家秘密。经查,2012年10月,A单位承担了一个重要工程项目,还与委托方签订了保密协议。2013年7月,A单位办公场所搬迁过程中,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廖某未认真核实,便将该项目设计图部分修改稿作为废品丢弃在垃圾桶内。

2.单位装修丢密件

2016年2月,B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从县委办公室领取了1份秘密级文件。后由于办公楼装修,组织部办公室暂时从二楼搬到一楼。在搬迁过程中,时任办公室主任李某没有对文件进行及时清点、认真管理,导致该文件丢失。

二、“变”岗位

1.岗位变动忘密件

2016年3月,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社会人员金某在互联网上违规销售1本秘密级图书。经查,2015年1月,D单位办公室主任方某领取了该书,后因岗位调整而忘记持有该书,致使该书被楼层保洁员混同其他非涉密老旧图书一并卖给了废品站,从而被金某购得并网上销售。

2.工作交接移密件

2015年5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E县县委宣传部一台互联网计算机违规存储多份国家秘密信息。经查,该计算机为工作人员易某使用。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某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未按规定履行交接手续,在未告知相关领导及同事的情况下,私自将移动硬盘中的多份涉密文件资料拷贝至易某使用的非涉密计算机上,且易某未能及时发现该情况并作出正确处理,造成泄密隐患。

3.调动前夕留密件

2012年7月,F研究所研究人员李某因工作调动,在调动前夕利用职务之便,将涉密文件资料与非涉密文件资料混在一起后刻录成光盘,将F研究所大量涉密文件资料拷贝到个人笔记本电脑上和新单位的工作用计算机上。经鉴定,其中有15份机密级、58份秘密级国家秘密和59份不宜公开的文件资料。

变动之间,我们怎么做?

为更好防范变动时期失泄密案件的发生,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变”前预案,排查风险隐患。办公场所搬迁前,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梳理、逐项排查,对可能存在失泄密风险的环节列清单、记细账,对手中持有的设备、文件详细登记、建立台账,并制定预案、提出应对措施,将责任细化到个人。

特别是要抓住重点。例如,单位搬迁,年代较久的历史档案、涉密文件的过程稿往往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暂时搬迁,临时办公场所安全硬件条件符合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员变动,交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尽到详细说明义务、如何避免私自留存则应当是关注的重点。

2.加强“变”中规范,杜绝突破红线。一是加强保密“两识”教育,组织对相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专项培训,并制定变动时期的专项保密规范,确保规章上墙、制度入心。二是严格制度执行落实,加强人员管理、载体管理,严格交接程序、交接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重视“变”后盘点,确保万无一失。场所变动后,应组织专人对包括非办公区在内的原有工作场所进行“无死角”彻底检查,查看是否有设备、文件遗漏情况。对于临时存放的设备,在放回原处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技术检查,确保在临时存放期间未有U盘等设备非法插入、未被导入病毒程序,杜绝后续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