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1-12-31 11:08 信息来源: 局政策法规科技处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全面提高我省体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强省,现将《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以下政策解读:

  一、《规划》的制定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规划纲要(2013-2020年)》(豫政〔2013〕49号)。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将体育强国建设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对体育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202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的要求,这都为河南加快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强省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我省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日益壮大,全省体育事业也实现了快速提升,为体育河南、体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基础。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要求,我局起草了《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举措,以期推动我省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二、《规划》起草的主要原则

  (一)注重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政策部署。河南省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及关于体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的要求,将其作为根本遵循贯彻到《规划》的各个方面。

  (二)注重贯彻相关文件精神。《规划》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的各项要求,认真吸收近期国家颁布的关于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教融合、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相关文件精神。

  (三)注重体现问题导向。围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方法举措,切实增强《规划》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规划》的主要目标及依据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立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体育综合场馆建设加快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以上,人民群众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运会成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取得新成效,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普及,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更加适应社会需要、主体多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好河南省第14届运动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体育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传承发扬,体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

  (二)制定依据。

  1.群众体育方面。

  群众体育目标任务主要依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设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目标设定尽量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应达到38.5%,目前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3505.4万人,按我省常驻人口数量测算,如果要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应达到3800万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应达到每千人拥有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了29.2万人,到2025年可以完成30万人。国家发改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应达到2.6㎡,目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超过2.0㎡,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设定目标为2.6㎡。

  2.竞技体育方面。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运会成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设定依据是我省参加国内外大赛获得的竞技体育成绩。第十二届全运会我省获14.5枚金牌、7枚银牌、18.5枚铜牌。第十三届全运会我省获1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省共获得16枚金牌、11枚银牌、17枚铜牌。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省14名运动员为国争光,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在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开赛的项目中,我省已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冰雪项目竞技水平不断突破。从近几届奥运会、全运会参赛成绩来看,我省均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通过努力可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青少年体育方面。

  主要目标任务是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的。

  4.体育产业方面。

  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是根据每年我省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推算而出。2019年全省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跃升至1232.43亿元,实现增加值492.47亿元,占同期河南省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92%。2017-2019年我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6.2%。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动武术项目发展,加强少林拳、太极拳等为代表的河南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巩固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和服务监管;促进体卫融合,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健身服务,发挥体育运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积极作用。

  二是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结构及重点项目布局,打造河南优势项目;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助力,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的管理水平和软实力;做好重大赛事的备战和参赛工作,力争有更多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力推动“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发展,力争在奥运会、全运会和职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坚持开放办竞技体育,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级单项体育赛事。

  三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建立健全体教融合机制,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丰富青少年体育竞赛供给,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竞赛体系和人才选拔输送机制;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立衔接有序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体校改革,推动体校开放办学;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体系,加强河南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四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引进国际精品体育赛事,持续办好特色体育赛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养本土企业,打造特色产品;积极促进体育消费,丰富体育消费供给,优化体育经营市场营商环境;推动体育彩票安全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

  五是促进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教育;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武术文化,打好“功夫”牌;扩大体育文化传播交流,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

  六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和标准化建设;加强体育领域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引导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体育科技、教育和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与体育深度融合,建设河南省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注重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体育人才信息系统建设;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加大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

  此外,拟定了七项重点工程,分别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工程、竞技体育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促进工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体育文化建设工程和数字体育建设工程,为主要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具体措施。

  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体育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支持体育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市、县级政府要制定本地体育发展规划,建立落实机制。各级体育部门要分解目标、明确进度、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大体育立法和政策研究力度,完善体育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和加强基层体育行政执法,积极推进体育执法纳入文化或市场监管等综合执法范畴。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安全监督检查,防范化解体育领域各类安全风险。

  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体育发展的支持,各级体育部门要妥善使用财政资金,规范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依法依规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体育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是加强监督落实。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公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