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2023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局长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嘉宾就各省区市公共体育服务、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与生态融合发展、全民健康、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体育科技创新等内容展开分享,共话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共商体育文化发展蓝图。河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宇峰参加论坛并作了题为《笃行不怠 踔厉奋发——开创河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主旨报告。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赴豫考察调研,要求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把体育强国建设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体育河南建设作为“十大河南”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建设体育河南工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为体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体育大省,群众健身需求大,地域特色项目多,体育产业空间广。目前,全省体育场地总数达到31.13万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6.4%;河南运动员拼搏赛场,在年度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得18金27银19铜,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获得19金15银18铜,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9金8银6铜,为国家赢得荣誉、为河南增添光彩;成功承办WTA郑州网球公开赛、WTT乒乓球世界杯决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国内外赛事,组织焦作太极拳大赛、郑州少林武术节、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社会力量办体育蓬勃发展,洛阳市与企业合作建设社区健身中心,打造“片区、社区、小区”三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随着河南体育事业迈上新高度,河南体育产业也在发展大潮中澎湃起航。河南省体育局从供需两端发力,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体育制造和体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一、利好政策频出
河南体育产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省体育局制定了《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河南省体育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并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竞赛表演、武术、马拉松等产业发展规划,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我们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填补了河南体育展会的空白,拓展了体育产业业态。2023第二届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展出面积2.6万平方米,吸引国内体育企业200多家、专业观众1.2万人次,带动线上直播观众4万多人次,同期举办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体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河南体博会正逐步成为体育企业品牌推广和传播体育文化的新渠道。首次举办河南省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省66所高校的594份作品参与,在全省大学生中发现和挖掘了一批体育产业创新项目,为体育企业提供了选材合作的机会,为体育部门找到了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二、产业规模扩大
河南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河南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两年更是克服疫情困扰,规模不断扩大。经初步统计,2022年河南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565.75亿元,增加值为622.05亿元;2017—2022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年平均增速为12.1%,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12.4%,均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河南省拥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6万家,个体经营户近6万个,从业人员数量达28万人。
从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看,郑州、洛阳产业种类齐全、发展较快,郑州贝体、河南芳腾、瑞火体育等体育服务企业经营已辐射全国,晋安科技冰雪装备、英格瑞气膜、富隆特游泳设备等本土体育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商丘市通过引进舒华、安踏、中乔、鸿星尔克等全国知名企业,体育制造业形成一定规模。从项目发展布局看,郑州和焦作的武术产业、安阳的航空运动产业已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街舞、户外运动、电子竞技等新兴运动项目发展迅速,体育培训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三、体育+旅游融合
河南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交相辉映,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是河南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我们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发展登山、徒步、自行车、滑雪等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加快构建“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体育旅游相互融合呈现出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绿水青山蓝天中拓展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闭幕式打破了在体育场举行的传统方式,由体育场馆转向遗址公园,由“室内”转向“室外”,由“入场”变为“入城”,将开闭幕式融化成了一场文、体、旅相互融合的时尚绚丽晚会。
登封、温县发挥以少林武术、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资源优势,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影视拍摄等内容的武术产业体系,登封现有各类武校20多家、在校武生近10万人,被誉为“世界功夫之都”;发源于温县的太极拳风靡全球,习练者已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家名片”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乡、济源等地依托关山和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新乡宝泉“崖上太行”山地徒步线路入选2023中国户外运动精品徒步线路。郑州、安阳积极推动飞机跳伞、航空模型、动力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发展,不断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栾川、巩义利用气候和山地条件建设冰雪运动场地,伏牛山滑雪度假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建设登山健身步道、户外营地、水上运动等设施,打造精品户外运动赛事,构建豫南环大别山和泛淮河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
各地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盘活了体育资源,扩大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了体育消费,实现了体育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助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新乡市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焦作市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等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共创建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3个,其中精品景区11个、精品线路4个、精品赛事6个、精品目的地2个,打造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8家。
四、聚焦广阔前景
河南体育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体育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有效满足,经济发展新动能能否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
“十四五”期间,河南体育产业将围绕发展前景和机遇,按照“完善政策规划、服务市场主体、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体育消费、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本体产业,供需两端发力,促进体育产业“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努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当前,河南省体育局正在全力推进河南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建设,该项目选址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用地面积1261.79亩,总投资约46.33亿元,规划建设综合体育馆、自行车馆、冰上运动馆、全民健身馆等设施,目前已完成设计招标工作,计划2024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同时,河南还将利用丰富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持续激发户外运动市场活力,加快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因地制宜开发登山、攀岩、徒步、骑行、冰雪等运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项目,促进参与型与观赏型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为扩大体育消费、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计划到2026年,全省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达到2000万人以上,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180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
目前,河南体育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龙头企业还不够多。接下来,我们将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共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