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河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4-28 16:55 信息来源: 局体育产业处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体育行政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林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委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体经字〔2022〕396号)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加快建设体育河南,编制了《河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更好引导和推动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河南省体育局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南省林业局    

2024年4月15日        



河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

  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竞技、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利用我省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开展户外运动赛事活动,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体经字〔2022〕39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多样化休闲健身需求的增加,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我省先后印发了《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台了冰雪、竞赛表演、武术等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各类户外运动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带动户外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攀岩、垂钓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截至2022年,全省户外运动参与者到达2000万人,全省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到达900亿元。滑雪场、户外营地、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骑行道等户外活动场地设施大幅增长。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不断向水陆空全域拓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现阶段,全省户外运动产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不充分、户外运动设施不够完善、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缺乏、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逐步予以破解,推动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增进健康、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多元需求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刺激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动力,河南户外运动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河南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户外运动市场活力,加快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户外运动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为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体育河南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户外运动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运动需求。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意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开发,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市场主导。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加高品质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

  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底线。落实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开展安全培训,提升防范能力,增强应急救援技能,为户外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场地设施持续增加,参与人数显著增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品牌,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全省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1600亿元以上,户外运动产业逐步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

  1.积极拓展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空间。围绕全省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特点,以建设城市周边的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基地)、户外运动露营地为“点”,以太行山脉、伏牛山脉、大别山脉和黄河、淮河、大运河河南段等户外基础设施为“线”,以线状休闲健身路径串联场地设施各点形成一体化平台为“面”,构建全省“点、线、面”立体化、多元化的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打造豫西伏牛山综合体育旅游基地、豫南环大别山和泛淮河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利用豫北太行山嶂石岩独特地貌资源发展滑翔伞、攀岩运动,打造国际一流的林虑山滑翔伞基地和万仙山攀岩基地。积极推动栾川县、巩义市等地冰雪运动发展,打造区域冰雪运动休闲基地。支持平原地区结合乡村振兴和绿色出行,建设一批户外营地、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发挥郑州都市圈引领作用,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和城乡绿道网络,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2.优化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发展。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地方特色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户外运动项目和设施。依托“三山三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淮河、大运河河南段)为代表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攀岩、滑翔伞、公开水域游泳、桨板、垂钓等户外体育休闲项目,支持安阳航空运动、濮阳极限运动、沿太行山徒步旅游等做大做强,在绿水青山蓝天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主动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河南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利用安阳航校机场、上街机场的空域、人才和运动项目等资源条件,积极发展跳伞、动力伞、热气球、航空模型等航空运动,将安阳市、郑州市上街区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航空运动基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价值转换,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汽车自驾等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

  3.加强户外运动设施规划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规划建设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车自驾、露营、航空运动等设施建设,完善停车、供水、供电、环卫、通信、应急救援等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徒步驿站、滑雪场等点状设施。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提高户外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

  (二)优化户外运动产业结构

  4.培育壮大户外运动产业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户外运动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指导、政府购买、信贷支持、专项资助、配套协作等多种形式扶持户外运动企业发展,到2026年,培育3—5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企业、10个以上品牌赛事活动和一批具有特色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推动建立以户外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核心,户外教育与培训、户外节庆与会展、体育旅游等业态共同发展的户外运动服务业发展体系。鼓励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企业与高校联合创建研发中心,组建跨行业产业联盟,努力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投资设立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企业。

  5.支持户外运动赋能旅游景区转型升级。鼓励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结合实际建设体育设施,丰富体育元素,举办徒步、骑行、马拉松、汽车摩托车、航空运动、定向越野等赛事活动,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景区从“观赏游”向“体验游”“沉浸游”转型,增强户外运动体验。鼓励运营管理规范、服务质量优良、综合效益显著的户外运动营地申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到2026年,培育30家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6.支持户外运动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推动户外运动与健康服务相融合,开展户外运动健康干预、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发挥户外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户外运动与教育培训相融合,有序发展户外运动教育与培训市场,举办户外运动主题冬(夏)令营等活动,鼓励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开展户外运动技能、安全教育、风险防范等培训活动。推动户外运动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挖掘乡村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户外运动、绿色户外运动、低碳户外运动,打造一批涵盖青山、绿水、蓝天的特色项目,拓宽乡村致富道路。

  (三)丰富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

  7.打造户外运动赛事体系。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为原则,组织举办观赏性强、参与度高、市场潜力大的户外运动竞赛表演活动,积极推动全国、全省赛事活动和地方赛事活动的有效衔接,逐步形成顶级赛事引领、专业赛事推动、业余赛事普及的户外运动赛事体系。持续举办河南省“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大会、“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徒步走活动、河南省大众冰雪系列活动、河南省户外健身大会、河南省“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郑开马拉松赛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户外赛事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以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洛阳伏牛山滑雪节、新乡南太行徒步登山大会等为代表的地方性品牌户外赛事活动。鼓励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户外赛事活动申报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8.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支持室内攀岩馆、室内滑冰馆、室内滑雪场等开发户外运动室内培训和体验产品。在农事体验、社区运动会中增加户外运动项目。利用绿道以及城乡步道系统等开展徒步、自行车、马拉松等户外运动。支持利用城市生态水系、公园等资源开展水上、攀岩等户外运动。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AR/VR等智能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实现户外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互动化、运动社交情境化。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推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

  (四)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

  9.完善户外运动消费政策。将户外运动消费作为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推动户外运动消费纳入体育消费券使用范围。鼓励开展各类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以赛事引领带动户外运动消费。引导和支持各地开展融合文体旅多业态的消费季、消费月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消费氛围。鼓励各类健身活动向户外运动倾斜,激发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总结洛阳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中发展户外运动的工作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10.创新户外运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科技赋能户外运动场景,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打造户外运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模式。创新户外运动用品柔性制造与个性化设计,开拓户外运动个性化、智能化、时尚化消费新业态。推进户外运动消费场景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现代牧业等融合,转化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支持和引导滑雪场等户外运动场所创新四季运营产品。围绕老年人、儿童、女性等重点群体,丰富户外运动产品,释放消费潜力。

  11.加强户外运动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各级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开展户外运动技能培训与指导,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户外项目领队资格认证。支持校企合作开发全年龄段的户外运动技能培训课程,不断提高户外运动爱好者技能水平。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虚拟仿真、3D数字化、元宇宙等技术,发挥户外运动达人、户外运动明星等名人效应,创新户外运动技能普及推广手段,培育、扩大户外运动参与人群。

  (五)营造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

  12.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围绕可利用的山峰、森林、河流、湖泊、空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因地制宜开展登山、徒步、越野跑等户外运动项目试点。鼓励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活动区域、设置运动线路、限制参与人数、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探索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赛事活动。

  13.搭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台。提升户外运动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发挥各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汇集并发布户外运动设施、线路、赛事活动及配套服务信息。充分利用各类众创空间为户外运动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环境。利用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河南省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促进项目孵化,推动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立户外运动产学研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户外运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新路径。

  (六)强化户外运动服务支持

  14.推进户外运动人才培养。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户外运动产业相关课程,建立户外运动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创新户外运动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业发展需求侧与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紧密对接。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户外运动产业,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15.建立户外运动产业统计制度与标准体系。探索开展户外运动产业统计工作,建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统计指标,逐步形成全面、准确、及时的户外运动产业统计与数据发布机制。加强户外运动标准体系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体育协会、企业参与制定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户外运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6.加强户外运动安全防控。经常性开展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及相关措施,落实市场主体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履行属地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举办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应制定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熔断”机制。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主办方应为赛事活动及参赛者购买相关保险。健全户外运动救援体系,鼓励组建户外运动救援志愿者队伍,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户外运动救援队伍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体育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林草等部门沟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户外运动产业规划,融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好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源对接、项目落地、信息公开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切实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研究设立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以及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鼓励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成效作为推荐、评审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强化监督管理。建立透明规范、平等竞争、运行有序的户外运动市场环境。加强对户外运动产品质量监测及日常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监管制度,落实国家和我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四)注重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宣传活动,通过全媒体方式加大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传播户外运动理念,培育户外运动文化,倡导积极健康、低碳环保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彰显户外运动价值,形成有利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