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体育局积极落实2025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日期:2025-03-11 08:43 信息来源: 郑州市体育局

  郑州市体育局深入学习 2025 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高标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全力谱写体育郑州建设的新篇章。接下来,市体育局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锚定 “四高四争先” 目标,始终聚焦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与体育郑州建设的总体目标,持续发力于改革创新与提质增效。

  一、聚焦品牌引育,打造更具品质体育赛事矩阵。一是引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加强对引进和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研究,积极承办好网球、篮球、羽毛球3个项目第十五届全运会预赛承办工作,持续提升郑州在参与国际、国内大赛承办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完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着力打造以“动起来·‘郑’精彩”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全年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1000场次以上,群众赛事开展“三进”活动不少于20场。三是健全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体教融合参赛机制,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定期举办全市学生(青少年)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持续办好“冠军进校园”和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四是建立“三大球”赛事体系,探索市本级在“三大球”(足篮排)、“三小球”(羽乒网)、自行车、武术、轮滑等群众基础好的运动项目上打造10个以上城市联赛品牌,各开发区、区县(市)打造5个以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五是唱响“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搭建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组织网络,推动武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

  二、聚焦亲民便民,做优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一是落实体育设施规划标准,编制出台《郑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二是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优先规划建设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三是激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制定完善《郑州市体育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协会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四是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工作,修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市本级不少于1000人次、各开发区、区县(市)不少于200人次。五是积极推动体医融合发展,探索国民体质监测与医院、高校结合的新模式,建立“运动—医学模式”试点。持续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合作。

  三、聚焦机制创新,锻造更强竞争力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一是健全青少年竞技体育机制,聚焦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导向,制定完善运动员注册输送机制、教练员绩效考核办法等。二是持续优化青少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紧盯国家“633”和河南省“4253N”项目布局,构建“9553”竞技项目结构。集中精力抓好2026年省运会备战工作,确保备战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阵地建设,加大市体校和市少儿体校建设力度,探索多元化体校建设发展路径。制订《郑州市建设新型体校建设实施方案》,建设10个新型体校试点。四是持续推进人才科技支撑工作,试点推进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相关专业机构等提供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组织等服务。

  四、聚焦供给服务,培育可持续体育产业发展能级。一是加大体育产业政策供给,研究制定郑州市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出台有针对性的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经济,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冰雪运动经济和户外运动经济。三是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发挥郑州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作用,加强与体育企业对接交流。四是探索更多体育消费新场景,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挖掘“体育+”更多融合创新发展新亮点、培育更多体育消费新业态和新热点,探索更多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提升体育经济规模质效。

  五、聚焦系统治理,推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把牢根本遵循,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郑州工作、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领会、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是强化系统治理,聚焦国家省市关于体育的重大决策部署、体育郑州建设重点任务,实施“十四五”体育规划评价,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落实到位。依托体育智库资源,高质量编制“十五五” 体育发展规划。三是筑牢安全底线,持续深化全市体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活动,聚焦所属体育场馆、体育设施、高危性体育经营场所、重大体育赛事等重点体育场所、重大赛事活动,根据法定职责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