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各大公园、街边“口袋公园”、大大小小的广场、街道社区锻炼场所……当清晨的第一缕光洒在崤函大地时,这些地方便伴随着人们律动的步伐热闹起来。近年来,三门峡市加速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效果显著,成效斐然,为市民打造便捷、多元的健身空间。
每个清晨时分,陕州公园、人民公园、虢国公园、黄河公园、涧河公园等城市“绿肺”,都会迎来大量前来运动锻炼的群众。蜿蜒的健身步道如灵动的丝带,贯穿于葱郁的草木之间,运动者们的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每天早上坚持跑步,跑完后心情好、精神足,能量满满开始一天的工作。”4月16日早上,正在涧河公园跑步的市民苏辉说,他很享受跑步的快乐,锻炼了身体,还让心情更好,这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正说着,一支跑步团队伍从旁边经过,伴随着整齐的律动,浩浩荡荡的前行的队伍彰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
沿着涧河公园健身步道前行,便能看到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材有序排列。从锻炼上肢力量的旋转器,到增强腰部灵活性的扭腰器;从帮助锻炼腹部肌肉的腹肌板,到调节上肢协调性的太极揉推器,一应俱全。在这里,总能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一边熟练地使用着器材,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笑容,如同清晨的暖阳,温暖而惬意,成为公园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园”和广场,成了另一番活力四射的景象。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广场上,多支广场舞队伍聚集在这里,广场舞爱好者们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在音乐声中轻盈流畅地舞动着,一招一式都充满了活力,动感的节奏不仅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一些年轻人也忍不住加入其中,在舞蹈中释放着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社区篮球场则是青年人的战场。在湖滨区崖底街道韩庄村篮球场,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球员们的呼喊声,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激情的交响乐。
在湖滨区涧河街道涧南社区儿童游乐区,类型多样的滑梯、秋千、沙坑、跷跷板等儿童体育器材,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在这里的足球场上,小球员们穿着专业的球衣,认真地进行着传球、射门练习,在训练中逐渐培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
这一幅幅生动画面的坚实支撑是三门峡市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努力。近年来,三门峡市加速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供给不断提升,全市新增各类体育场地782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璀璨体育公园项目、湖滨区七里沟滑雪场一期相继建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体育公园也已开工建设。“国球进社区(公园)”活动蓬勃开展,2024年新增乒乓球台90张;5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提升项目有序推进,2024年增加全民健身路径15套。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照标准配备体育场地和设施,人均体育面积达2.66平方米。同时,7家大型体育场馆持续推进免费、低收费开放,年均接待健身群众700余万人次,让更多市民能够便捷地享受体育设施带来的便利。
丰富多样的群众赛事活动,也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年中,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多达300余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80余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0.9%。“体育大拜年 健康迎新春”系列赛事、“天鹅号杯”全国乒乓球邀请赛、中国中西部“红色照金”杯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赛事也精彩纷呈,“一县一品·精品赛事”更是各具特色,如陕州区的“陕州地坑院杯”自行车邀请赛、灵宝市承办的河南省第十四届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争霸赛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体育社团组织的不断壮大,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市各类单项体育协会有57个,民办非企业体育俱乐部有33个。这些组织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还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同时,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024年检测样本量3655人,合格率达96%,为市民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评估和指导。
以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为核心,三门峡市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健身体系。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推进,不久的将来,运动必将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崤函大地上全民健身的乐章将奏响更加激昂的旋律,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运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