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有素出线有速 十五运群众比赛摔跤项目河南队全员决赛见

发布日期:2025-05-20 10:10 信息来源: 大河网

  “有几场跤打得比较艰苦,都是最后阶段比分追上来了,证明我们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前一段的训练成果在场上基本上表现出来了。”5月17—1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国式摔跤资格赛在开封体育中心举行,河南队战果显著,参赛12人全部出线,河南队主教练张会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为队员的表现点赞。

图片

6项12人全员出线

  “这次在家门口比赛,心情很好,状态不错,发挥也正常,现场观赛氛围也给我带来了信心。”今年 21岁的河南队员郭子华练习摔跤7年,出战男子56公斤级,一登场便凭借扎实的技战术功底迅速完成比赛,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全运会预赛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次比赛,希望预赛能拿到好成绩,决赛能为河南争光。”

  出战男子65公斤级的河南选手毕建宇说:“场上僵持、落后、追分的时候就想,这么多年艰苦训练,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弃,背后是家人、教练、同伴对我的期望,我就一定要拼到底。”

  出战男子56公斤级的河南选手许宏宁说:“我们其实在两年前就开始备战了,节假日包括春节都一直在训练馆里,我们对这场比赛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下决心要在‘家门口’拿下预赛冠军,在决赛场上更要展示我们的风采。”

  许宏宁23岁,练中国式摔跤13年,自言赢得比赛“靠的是平时训练稳扎稳打,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图片

备战有素出线有速 技战术完美配合

  据了解,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分为比赛类和展演类,其中比赛类19个大项、145个小项,展演类4个大项、21个小项。其中,中国式摔跤作为比赛类项目,设男子56公斤级、65公斤级、75公斤级、90公斤级以及女子56公斤级、70公斤级共6个级别,将产生6枚金牌。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7支代表队的210余名中国式摔跤高手齐聚古城开封,一“跤”高下,各级别获得资格赛前16名的运动员将获得晋级决赛圈的资格。根据竞赛规程,每个参赛单位每级别最多可报2人,河南12名男、女运动员全级别满额参赛,登场竞技。

  5月17日,河南队出场6人全部出线。张会超说:“实现了‘保底目标’,队员们打得确实好,甚至超越了我们的预想。我们一直在要求队员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言败,今天有两场跤到最后几秒反败为胜,都拼出来了,队员们比赛作风不错,以后要坚持。”

  “中国式摔跤历史悠久,是咱们民族的瑰宝。它不仅需要力量,也需要各种技巧配合,更考验你的身体素质和你的技战术水平、临场发挥,练习中国式摔跤不仅能拥有强大的体魄,还能练出精明的‘战术头脑’。”毕建宇说。

  本次比赛不仅为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展示舞台,也必将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并参与中国式摔跤运动,促进这一体育项目在基层的普及与推广。

图片

当中国跤邂逅宋都风华跟着赛事游开封

  “我是湖北队员,我有河南的同学,之前就总听他们说开封好玩,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开封,希望能在紧张的比赛之余也到处走走,看看文化名城的独特风光。”湖北队员代新卫表示,外出比赛要克服环境、天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是作为邻居,能来到开封比赛还是很高兴的,首先当然要保证充分发挥,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感受一下大宋汴京的古城魅力。

  此次比赛落地开封,不仅为古都注入了体育激情,更以“赛事+文旅”的模式开启了一场文化寻根之旅。作为中国跤的发源地,开封自古便是摔跤运动的中心,北宋“相扑”盛况在此绵延千年,民间至今保留着东大寺跤场、石锁技艺等传统武术文化。

  据了解,赛事期间,游客可深度体验“中国跤”的独特魅力探访开封市中国式摔跤协会的训练基地,观摩跤手们的日常训练;走进清明上河园,在蹴鞠表演中感受宋代体育的繁荣,于虹桥、汴河畔重温《水浒传》中“高俅踢球”的趣事。

  赛事之外,开封的文旅资源更令人流连:包公祠的浩然正气、大相国寺的禅意古韵、万岁山武侠城的武术展演,以及“二鬼摔跤”“石锁上拳”等非遗技艺,无不彰显中原武术的深厚底蕴。品灌汤包、鲤鱼焙面,在观赛之余尽享“城摞城”下的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

  以赛为媒,开封将体育竞技与宋文化、武术传承深度融合,打造出“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典范。赛事不仅为全运会选拔英才,更让众多国人看到:一座古城如何以摔跤为纽带,串联起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让“中国跤”的精神与开封的盛世风华交相辉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