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梦 周口竞技体育勇立潮头

发布日期:2025-06-27 11:02 信息来源: 周口市教育体育局

  6月的周口,擂响战鼓!2025年“奔跑吧·少年”河南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上,我市健儿拳脚生风,豪取4金3银10铜,用实力诠释了“周口功夫”的硬核风采。这场热血沸腾的较量,正是我市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市打出“体育强市”组合拳:以《加快建设体育周口实施方案》为蓝图,双轮驱动“教练员精英培养计划”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构建起从训练场到领奖台的“快车道”。

  在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市代表团获得金牌31枚、银牌31枚、铜牌40枚,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彰显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

  从领奖台望向未来:每一块奖牌都是改革结出的,每一次喝彩都是奋进路上的加油声。周口竞技体育,正以“散打精神”的勇猛精进,在建设体育强市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赛场屡创佳绩 书写拼搏传奇

  傍晚的周口市体育中心重竞技体育馆里,16岁的孙一涵刚刚结束排球训练,身高1.77米的她已经是队里的核心人物。“我的目标是像师姐朱婷一样,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孙一涵激动地说。

  周口,这座人口千万的中原大市,近年来以“冠军摇篮”的名号震动体坛。这里孕育的体育传奇,如繁星点亮中原夜空:

  朱婷,从郸城县走出的女排“世界第一主攻”,带领中国女排夺下里约奥运金牌,个人斩获8座MVP奖杯,被国际排联誉为“现象级运动员”。

  张志磊,从沈丘县走出的亚洲首位奥运超重量级拳击银牌得主,让“中国力量”震撼世界。

  李一清,从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走出的柔道女将,在2009年亚洲柔道锦标赛上,为中国队夺得1金1银,用柔道服上的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伏羲故里,英才辈出。”

  段梦珂、王锦文、李晨歌等人已在中国体坛初露锋芒,续写着周口竞技体育的传承与希望。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周口市的竞技体育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周口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用汗水和拼搏为城市赢得了无数荣誉。

  “在我们学校,不缺冠军。”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徐成安指着荣誉墙说。仅2023年,该校运动员斩获省级金牌36枚、国家级金牌5枚,向省级以上队伍输送人才18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追梦故事。

  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在周口进行。在此次比赛中,周口体育健儿获得88金、44银、61铜,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创造了历史最好记录。

  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周口力量”持续迸发。2025年3月16日,在福建省漳州市的绿茵场上,河南U16男足6比0横扫广西队,时隔16年重返全运会决赛圈。这支创造历史的队伍中,16名主力队员来自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省级赛事的密集落地,为体育健儿搭建起通向梦想的阶梯。近3年来,周口成功承办数十项省级赛事,接待运动员超万人次。这些赛事如同精密齿轮,驱动着周口竞技体育构建起“省赛争金、国赛突破、国际闪耀”的金字塔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周口体育健儿实现冠军梦想。

  培育后备力量 筑牢人才根基

  支撑周口冠军“井喷”的,是一套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清晨6时许,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训练馆内已热火朝天——运动员挥汗如雨,教练的指令声、器械的碰撞声交织成奋斗的乐章。赛艇运动员张乐乐正是从这里启航,先后斩获2018年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U18男子四人双桨第一名、2023年全国学青会男子四人双桨第一名,2024年更是站上亚洲赛艇锦标赛的最高领奖台。

  这种“从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的输送链条,在周口已形成标准化路径。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自1974年建校以来,已培养出1名奥运冠军、1名奥运亚军、3名世界冠军、3名亚洲冠军、98名全国冠军和800余名省级冠军。

  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后备人才培养突破了体校围墙。周口市在河南省率先推行“冠军进校园”活动,全国联赛最佳守门员拜利芳、全国女足甲级联赛亚军张瑛等运动员走进太康县第二实验小学、扶沟县特殊教育学校,点燃了青少年的运动热情,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的“种子”。

  与此同时,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在周口市文昌小学、周口市锦诚高级中学等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足球、排球、网球等项目训练,形成了“小学发现苗子、初中系统培养、高中输送人才”的“一条龙”培养模式。

  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后备人才储备更加充盈。

  每到傍晚,周口市游泳馆内,上百名6岁至16岁的青少年按照年龄梯队接受科学化训练。

  “游泳需要童子功。”周口市青少年游泳俱乐部总教练夏雪艳介绍,“我们定期到幼儿园和小学选拔人才,初期注重水感和基础训练,一年后强化技术,三四年后成绩可达二级运动员水平。”凭借完善的梯队建设,该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

  目前,周口市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300余个,形成了“政府主导、体校主力、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模式。这种多方协作的“大体育”格局,形成了竞技体育人才培育的良性生态,让周口市的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生生不息。

  “我们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多层次选拔机制,加强与基层体育组织和学校的联系、合作,及时发现有潜力的孩子。”周口市教体局竞训科科长刘敏说,通过“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培养模式,他们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实战历练的舞台,也为教练团队搭建了科学选材的平台。

  聚焦选育输送 铺就“金牌之路”

  在周口市体育中心拳击馆内,教练赵家辉通过高速摄像机逐帧分析队员动作。这位培养出10多名全国冠军的“金牌教头”,手机里存着每个队员的训练数据。

  周口的训练场,藏着“冠军基因”的解码器:

  在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冠军培养冠军”已成为最鲜明的特色。以田径教练王永吉为代表的冠军教练团队,将自身夺冠经验凝练成科学训练体系。这位曾经的全国体院大学生运动会男子3000米障碍赛冠军,独创“运动负荷监控+心理干预”训练法,在河南省第十三届运会上带领队员豪取5金。

  训练馆内,AI战术分析系统正在重新定义竞技体育。大数据不仅记录着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更精准指导着他们每个技术动作的优化提升。

  教练组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团队,通过抗压训练、正念课程和实战模拟,帮助运动员构建强大的心理防线。正如教练常说的:“要学会在落后时依然保持微笑。”

  作为河南省中国式摔跤后备人才基地,河南省周口市仲保青少年中国式摔跤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已培养300余名专业运动员,培养出10余名国家级运动健将。

  “我们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让每个运动员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河南省周口市仲保青少年中国式摔跤俱乐部总教练崔仲保说,这种科学严谨又不失人性化的培养模式,正是该俱乐部持续输出顶尖摔跤人才的关键所在。

  周口竞技体育正呈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已形成以中国式摔跤、游泳、跆拳道、拳击等9个项目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势集群,同时在网球、射箭、自行车等项目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展竞技体育的竞争优势“版图”。

  “在训练体系建设方面,周口市创新打造‘训、科、医、教、服’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保障团队。”周口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素萍说,这套全方位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了重点项目的科学训练水平,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心理辅导、运动康复等特色服务,运动员在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同时,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升学路径清晰 就业出路多元

  在周口,运动员通过努力拼搏,不但可以获得荣誉,还能获得美好的未来。

  在2025年河南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领奖台上,17岁的王乐凡紧握着男子甲组65公斤级冠军证书,激动地说:“这张证书让我的大学之路更加清晰了。”

  周口市金姬武馆总教练周金姬说:“本次男子甲组赛事前3名选手可凭成绩申报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升学时既可享受加分政策,也能选择体育单招渠道,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是通向未来的新起点。”这已成为周口运动员的共同信念。我市推行“双优培养”模式,将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有机融合,确保运动员“文化学习不放松、专业训练不懈怠”。在这一机制保障下,我市每年超百名运动员通过体育单招、高校特招等渠道迈入高等学府,实现了“运动成绩与学业进步”的双丰收,为职业生涯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体育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全民健身时代,体育特长生不再是“没有未来”的代表,而是兼具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周口市在运动员的未来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保障体系,为运动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2023年,河南省体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河南省大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为退役运动员转型开辟了新通道。周口市定期举办退役运动员专场招聘会,开发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专属岗位。退役运动员通过参加职业培训,获得了教师资格证、教练证等职业证书,顺利进入学校、俱乐部或体育培训机构,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体育事业。

  对有创业意向的退役运动员,周口市设立了专项扶持基金,提供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和场地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支持退役运动员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他们在体育领域的专业优势,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套就业保障体系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正在备战河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拳击运动员武谷源告诉记者。她的师兄师姐中,已有不少人通过体育特长进入理想高校,或转型为教练员、体育产业从业者。

  从朱婷的“自强不息”到张志磊的“永不认输”,体育精神已深深镌刻在周口人的基因里。站在河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备战的新起点,周口竞技体育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向着“中原体育强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周口体育的今天,靠的是敢打敢拼的韧劲;周口体育的明天,要靠改革创新的智慧。我们将以‘冠军摇篮’的底蕴为根基,让更多孩子通过体育成就精彩人生,让周口成为河南体育“版图”上最耀眼的明星!”周口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振说。

  在下一个五年,周口市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中国体育的壮阔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